全国服务热线:18015394119 13037606966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» 资讯中心 »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转型打造“国际传感谷”

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转型打造“国际传感谷”

文章出处:作者:人气:发表时间:2014/10/23 14:28:18

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23日电 (记者 陈晓波)“随着其他开发区新型产业的兴起,我们的优势已经没了。”在2014国际(杭州)物联网暨传感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,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叶根表示,开发区也面临转型升级问题。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发展传感器产业。

    2010年,物联网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。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,传感技术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关键,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。

    会上发布的《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(2014)》显示,全球传感器市场存在万亿市场,但目前,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占据了传感器市场70%以上份额。

    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指出,2013年,国内传感器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%,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,创新能力有待提高,缺乏龙头企业,规模化应用不足。

    “传感器是我国的短板,跟世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,正因为如此,我们感到有很大的努力空间。”陈叶根说,发展传感器产业是顺应信息经济、智慧经济的选择,“往大了说,是为国家的战略考虑,往小了说,是为开发区的进一步生存发展考虑。”

    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部委员会副主任凌云表示,通过传感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是趋势。“以前招工招不来,怎么办?多给一点钱。现在60后、70后仍是劳动力主体,但90后是玩着计算机长大的,你让他去翻纱、做热处理、锻造,他觉得没有面子。体力活没人做了,怎么办?就是要通过应用传感器技术,并通过传感器技术来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。”

    2013年,钱江经济开发区将传感器产业定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,并计划在2014-2016年投入不少于50亿元资金,专项用于发展传感器产业。

    目前,开发区已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实力强、技术新、潜力大的传感器产业领军企业,并与国家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、德国AMA协会共同启动“杭州国际传感谷”,打造一个集研发、认证、应用、生产、检验、交易、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和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的国际传感器产业化基地,实现5年内全区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产值突破600亿元。

    与会专家指出,物联网产业潜力巨大,但政府、企业在推进过程中须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,不能“一哄而上”。(完)

同类文章排行

最新资讯文章

 售前咨询